恩格贝沙漠生态旅游区

美食

鄂尔多斯牧区蒙古族的主食是奶食、肉食和粮食。奶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直译为“白色的食品”,含有纯洁、吉祥的意思。奶食分食品和饮料两种。食品主要有白酥油、黄酥油、奶皮子、酪蛋子。鄂尔多斯蒙古族牧民的晚餐主要是肉食,羊肉、牛肉最为多数;牛肉一般炖着吃,而羊肉的烹制方法就较为多样了,最有名的是“手扒肉”和“羊背子”。

马奶酒
马奶酒是牧民亲自酿制的传统名饮。每逢盛夏,辽阔的草原上到处都飘溢着马奶酒的清香,这时便是人们饮用马奶酒的最佳时刻。邻里欢聚、节日喜庆、接待宾朋,餐桌上总少不了独具特色的马奶酒,饮过马奶酒的人无不赞美它的醇香可口。牧民祖祖辈辈生活在草原,年年月月都离不开马奶酒,这样,马奶酒的礼俗、马奶酒的文化应运而生。
传说,元朝皇帝忽必烈有次在皇宫宴会上,高兴地捧着盛在金碗中的马奶酒,犒赏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有名武将过于兴奋,竟喝的酩酊大醉。有人气愤地指责这种失礼行为,忽必烈阻拦道:“慢哉,慢哉!马奶酒能帮助消化,让他安安稳稳地睡上一觉吧”。从此,马奶酒的身价大大提高。
自古以来,牧民视马奶酒为极珍贵的饮料,每当客人临门总要用它进行招待。他们认为,马奶酒清凉合适,沁人心脾,酒精含量只有1.5到3度,饮用马奶酒不伤脾胃,还有驱寒、活血、舒筋、补肾、健胃、养脾、强骨的功能。但是,马奶酒的后劲很足,可要注意哦。

奶茶
蒙古人喝奶茶的风俗,以其独特的方式和无穷的情趣,吸引着许多中外客人。当他们品尝后,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客人进入蒙古包坐定之后不一会儿,主人便热情地把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双手端到您的面前,为您接风洗尘,长条木桌上还摆放着炒米、奶制品、点心等,任您享用。置身其境,您就会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叹服蒙古人的热情好客、纯朴厚道。
“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蒙古人喝奶茶极为讲究,方式各不相同:或先往精制的瓷碗中放上少量的炒米,与奶茶同饮;或把奶油、奶皮子、奶豆腐泡在奶茶、炒米中一同吃。蒙古人视奶茶为饮食,每天早晨必喝奶茶,这顿奶茶就像汉人吃早饭一样,非常认真。蒙古人喝奶茶,不受时间限制,不受量的约束,想喝多少喝多少,盛奶茶的铜壶或铝壶就放在火盆上,随时可以添用,直到他们喝到浑身出汗或消除了疲困,才感到满足。

炒米
蒙古语称“蒙古勒巴达”,意为“蒙古米”,它是糜子经煮、炒、碾等工序加工而成的。据史书记载,炒米的上述制作方法,早在我国汉代时就出现了。宋末元初,由于畜牧业有了很大发展,蒙古族人民便广泛地食用炒米。
炒米是蒙古人最喜爱的粮食,因制作方法稍异,炒米又分为脆炒米和硬炒米。炒米便于携带,易于保存。清晨牧民放牧以前,用滚烫的奶茶,泡上一碗炒米喝到肚里,浑身是汗,顿觉精神倍增。放牧时,牧羊人带上炒米,炒米里加上一把炒熟的黑豆或黄豆,还是极好的干粮。炒米即使干嚼,也是越嚼越香,很有滋味。蒙古人吃炒米,讲究多种食物搭配。放在碗里的炒米,倒上喷香的奶茶,奶茶边喝边续,待奶茶喝够,炒米也被泡软时,就要喝干碗里的茶,再放上黄油、奶皮、奶酪、红糖拌着吃,甜酸适中,香咸可口,味道尤佳。

手把肉
蒙古语称“查纳森麻哈”,是蒙古人非常喜爱吃的食物之一。过去,羊只冬春瘦乏,吃不到新鲜的牛、羊肉。现在,由于个别牧户加强了饲养管理,随时可以吃到鲜嫩的牛、羊肉。尤其逢遇节日、操办喜事、宾客临门,手把肉更是必不可少。倘有贵客登门,牧民全家老少总要走出蒙古包,恭候客人进包作客。喝过奶茶之后,主人便很快到羊群里挑选一只膘肥肉嫩的大羯羊,就地宰杀,扒皮入锅,只需喝几碗奶茶的寒喧功夫,就把肉煮熟了。肉赤膘白、热气腾腾的羊肉放到长条木盘里,看着色泽诱人,吃着肥而不腻,真是滋味不凡啊!
手把肉,因用手拿着吃,故名。制作时,先把带骨头的羊肉近骨节割开,用刀剁成拳头大的块(头、蹄下水除外),把肉倒进冷水锅内,用旺火煮开,撇去沫子,不加调味品,有的地方加盐,有的地方不加盐。只要有八九成熟,就可以吃。牧民认为,牛和羊在草原上吃的是五香草,肉本身就带着调料。鄂尔多斯蒙古族吃手把肉时,还有一些讲究。吃羊肉,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肋骨肉进餐。用牛肉敬客时,则用一只脊椎骨肉配半截肋骨肉和一小段肥肠。小孩不吃牛、羊骨髓和尾巴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