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安泽县

概况

安泽县,位于山西省境西南部临汾地区东北、太岳山东南麓。因其居霍山太岳山之阳,故又称之“岳阳”。安泽县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荀子的故里、又是古代名相蔺相如的栖身地,还有遍布全县的老一辈革命家生活战斗过的纪念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森林公园、全国连翘生产第一县和尚无大面积开发的煤炭资源大县。山西第二大河、唯一的一条无污染河流——沁河,纵贯境内109公里。
2011年安泽县农作物种植面积385860亩,建设重点工程66项,为安泽工农业发展夯实了先天基础。
2018年9月7日,山西省政府正式批准安泽县退出“省定贫困县”并向社会公告。 
2018年9月26日,安泽县荣获2018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历史文化

安泽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定居,是大禹分九州之冀州治所。春秋时属晋,战国属赵,西汉设立县治,魏晋南北朝之后归河东道、平阳府管辖,当时取北部的“安吉”和南部的“泽泉”两地名的首字称“安泽县”。
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论家、教育家荀子(公元前313-前238年)就诞生在这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1300多名荀乡英雄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
太岳行署、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军区政治部、太岳兵工厂、太岳新华日报印刷厂都曾驻扎安泽;刘少奇、邓小平、朱德、陈赓、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尤其是1942年4月26日,决定了转变岳南局势的大政方针。2007年,安泽在全省首家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证为中华“千年古县”。 
安泽县文化底蕴深厚,集古色人文、绿色生态、红色革命教育等文化于一体,该县的民俗文化唐城花灯秧歌、府城飞岭高跷以其独特魅力分别跻身第二、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蛇年元宵热闹非凡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安泽新年文化的一大特色。
 

景点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
 
位于安泽县杜村乡桑曲村。1942年初,太岳军区陈赓司令员和薄一波政委率部由沁源到安泽桑曲村,驻扎两年八个月,在此期间,刘少奇、邓小平等曾来桑曲指导工作.1944年8月移驻沁水。旧址坐北朝南,四合院,占地面积约437平方米,清末建筑.现有房屋18间,北房是司令部办公室.陈赓、薄一波住东厢房内。

太岳行署旧址
 
位于安泽县杜村乡小李村碱土院内。1942年9月,太岳行署由沁源迁往安泽小李村,由牛佩琮主任、裴丽生副主任主持工作.当时薄一波常来此指导工作.1944年8月迁往沁水县.旧址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约460平方米。房面宽五间,行署办公室所在地。内房屋、窑洞近20间,清末建筑。

华印刷厂旧址
 
位于安泽县杜村乡陈家沟村。1942年,新华印刷厂随太岳军区政治部迁往安泽县陈家沟村。刘郡负责厂内工作,主要印刷《新华日报》和抗日宣传品。1944年迁往沁水县。旧址设在距陈家沟约1公里处的山沟里,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280平方米。原筑土窑洞10孔,现6孔保存较好。
 
名胜古迹

西洪驿遗址
 
位于城北21公里和川镇西洪驿村,文化层临沁河,高出河面24米,距地表土0。9-1。2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含有陶片、石器、兽骨,陶片多灰、红两色,石器有石斧、石锤,属新石器晚期龙山型文化。

川口遗址
 
位于安泽县府城镇川口村西沁河东岸台地上。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2——0。3米。采集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其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篮纹,器形有筒形罐、折肩壶、杯、小口高领罐等。属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

白村遗址
 
位于城南13公里白村北高地,高归河东50米,文化层距地表60——80公分,面积约300平方米,含红、灰陶片及兽骨木炭,新石器晚期的遗址。

义唐遗址
 
位于安泽县府城镇义唐村北山前坡地,南临季节河。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2-0。5米。断崖上暴露遗迹有灰坑。采集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夹砂红褐陶和夹砂灰陶片,其纹饰有篮纹、线纹、弦纹、绳纹,器形有小口尖底瓶、敛口钵、罐、盆等。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存。

子坪遗址
 
位于安泽县和川镇西洪驿村东北沁河西岸台地上。1987年发现,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0。4米。断崖上暴露遗迹有灰坑。采集有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其纹饰有篮纹、绳纹、附加堆纹,器形有罐、鸡冠耳罩、鼎、盆等。属龙山文化陶寺类型遗存。

李垣遗址
 
位于安泽县府城镇李垣村东北李垣河东北岸山前坡地上。1996年发现,面积约2。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0。5米。断崖上暴露遗迹有灰坑。采集有汉代泥质灰陶绳纹鼓腹罐、壶及绳纹板瓦等残片。
英寨遗址:位于安泽县良马乡英寨村北约20米沁河东岸坡地上。1996年发现,面积约3。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4~0。5米。断崖上暴露遗迹有灰坑。采集有魏晋时期的泥质灰陶卷沿盆、系耳罐等残片

唐尧城:故址在今县城北36公里唐城镇,世传尧筑城于此。

合阳故城
 
北魏建义元年(528)置合阳县,建有合阳城。北齐并入冀氏县。故址在今安泽县东南27。5公里河阳村。

冀氏故城
 
北魏建义元年(528)割禽昌、襄陵两县地置冀氏县,建有冀氏城。《旧唐书·地理志》载本为汉猗氏县地,后在古猗氏城南置冀氏县。元时并入岳阳县。民国为冀氏里,今为冀氏镇。故址在今安泽县南15公里冀氏镇。

安泽故城
北魏建义元年(528)置安泽县,属义宁郡,隋大业二年(606)改名岳阳县,民国三年(1914)复名安泽县。故址在今古县岳阳镇。

和川故城
 
北魏建义元年(528)置义宁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名为和川县,隋大业三年(607)省,唐武德元年(618)复置,宋熙宁五年(1072)并人冀氏,元佑元年(1086)复为和川县,金不改,元至元(1264-1294)中并人岳阳县。故址在今安泽县北15公里和川镇。

郎寨塔
 
位于安泽县马壁乡郎寨村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通高约8米,现存八级。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宋代建筑。塔基石砌须弥座式,高0.85米,宽195米,一层中空,正面辟拱门,东、北面隐起板门,西面嵌清嘉庆(1803)诗碣1块,其余四面皆隐起破子棂窗、八角倚柱,上施额枋、斗拱、檐椽,檐椽下方叠置仰莲两层,二层以上四面均辟壶门,每层塔檐叠涩出檐。塔身五层以下收分甚小,五层以上逐渐收缩。塔顶残,塔刹不存。

麻衣寺砖塔
 
位于安泽县和川镇岭南村西约2公里南山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通高约21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形制观察为金代建筑。塔基石砌,塔身底层及三至七级四面均嵌有石碣,除第四级各面仅嵌石碣外,其余各面及石碣上下均开龛雕麻衣寺塔有佛像,第级四面各嵌佛像1尊(上五下六),共计嵌佛44尊,第八级每面嵌佛2尊,塔身共嵌佛像336尊、毁坏21尊、尚存315尊。此塔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富有辽金砖塔华丽风格的古建筑,对研究金代宗教文化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玄观
 
位于安泽县府城镇高壁村。据观内碑文记载,原名颐真庵,金兴定元年(1217)改称通玄观,元、明、清历代均有重修,现存主体建筑结构为清代,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中轴线存山门、戏台、正殿,两侧为厢房。正殿面宽三间,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建,供奉道祖,进深七椽,单檐悬山顶。嘉庆年间维修,增东西角殿走廊,一体土木结构,正殿顶塌,有柱梁支撑。存金代石碣2方,元大德三年、清乾隆五年、嘉庆三年石碑3通,合成一组道教历史资料。
 
兴昌租行
 
位于安泽县马壁乡下唐村。据民国《重修安泽县志》记载,兴泰昌为平遥七洞村侯登朝在安泽县开办的租行,创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占地面积225平方米。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现仅存大门和正窑。正窑为石砌窑三孔,装修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