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峡

概况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 巴东、 秭归、 宜昌五县市,全长约200公里。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 、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称著于世,是我国的旅游热点。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西陵峡

 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约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以严峻闻名于世。峡内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黄猫峡、灯影峡、青滩、泄滩、崆岭滩、蛤 蟆碚等名峡险滩和黄陵庙、三游洞、陆游泉等古迹。古人有“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的说法,过去这一带触礁沉船的事故层出不穷,青滩北岸还有一座“白骨塔”,以堆积死难船工的尸骨而得名。
从兵书宝剑峡向东过新滩不远,江北有岩壁,上有两块重叠下垂的褚黄色岩石,一块形似牛肝,一块形似马肺,故名牛肝马肺峡。

屈原故里

 屈原名平,楚国人,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联齐抗秦。他的主张遭到了朝中奸佞小人的嫉妒和诋毁,楚怀王听信谗言,便疏远了屈原。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于公元前227年5月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一位具有远旧卓越的政治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诗人,是三峡里的“第一流才子”。他留下的《离骚》、《九章》、《九歌》等光辉诗篇,声贯如今,名扬中外。

 秭归是我国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位于长江北岸的卧牛山麓,四周城墙环绕,形似一个倾斜的葫芦,具有浓厚的古典建筑风格,故有“葫芦城”之称。又因城墙均有由石头叠砌而成,又叫“石头城”。传说秭归县名由屈原而来。屈原有个姐姐,屈原被流放前,她曾特地赶回来宽慰弟弟,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后人为表示对这位贤惠的姐姐的敬意,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演变为现在的“秭归”。

 秭归的名胜多与屈原有关,秭归县城东门外,矗立一高大的牌坊,上书“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沫若手书。旁边还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楚大夫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秭归与香溪之间有一沙滩,传说是屈原遗体安葬处,后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从唐宋以来,经数次迁址修葺,后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兴建,水位升高,于1976年修建此祠。现位于秭归城东向家坪,改名为“屈原纪念馆”。三峡工程的兴建,屈原祠将再次迁建。

 秭归还是历史悠久的柑桔之乡,屈原在他的名篇《桔颂》屈原祠中,曾对桔树的形象和性格作过深刻的描写。今天,秭归已成为我国七大柑桔生产基础之一。深秋时节,满目都是柑桔林,青枝绿叶藏红果,如诗如画。   

昭君故里

 昭君,名王嫱,兴山县人,晋代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妃。汉元帝时,王嫱才貌出众,选为宫女。传说皇帝选美,先看画像,因宫女争宠,纷纷贿赂画师,昭君生性耿直,不趋炎附势,被画师毛延寿丑化,不得宠。汉元帝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愿与汉永结友好。昭君自请“求行”,出寨前,皇帝才发现其容貌光彩照人,意欲留下,但成令已出,为结束边疆战争,决定许嫁,并将年号改为竞宁以资纪念。两年后,呼韩邪单于去世,昭君依匈奴风俗改嫁新单于(呼韩邪与前妃水阏氏之子)。昭君和亲,对结束汉匈的长期战争具有重要作用。 王昭君为民族团结,深明大义,以巾帼之身,灭烽烟战尘,换来友好和睦,她永远载入中国民族大团结的史册。

 昭君故里位于兴山县西香溪河畔的宝坪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诗中所指的就是这里,昭君故里有昭君宅、楠木井、梳妆台等名胜古迹供人凭吊。通往梳妆台的台阶正好16级,表示昭君在这里生长了16载。楠木井因井中有一段古楠木而得名,为昭君汲水之处。   

三峡大坝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批准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1994年12月14日证实开工,计划用17年的时间完成。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西北的中堡岛,面积1.5万平方米,冬春水退可步行至岛上,而夏秋季节则四面环水。该岛为坚硬的花岗岩地质结构,大坝轴线横穿小岛。三峡工程不仅是中国的最大工程,而且也是世界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

南津关

 南津关位于西陵峡东口,“三峡至此穷”,和瞿塘峡的入口夔门一样,是三峡尾端的天然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