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穴寺

概况

风穴寺位于洛阳市汝洲东北的山谷中,建于北魏,是河南四大名刹之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穴寺建筑风格奇特,无中轴线,随山就势,步步升高。中佛殿始建于五代后汉,金代重建,明、清重修。殿北九层叠涩密檐式砖塔——七祖塔,通高22米,为唐代贞禅师之灵塔。悬锺阁内八百公斤的巨钟,为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铸造,被誉为“中原第一钟”。风穴寺溶千年古建、佛教、自然风光为一体,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游览价值。

 

寺始建于东汉初平元年(西元190年),毁于董卓之乱,重建于北魏,距今有18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因当时满山野花,芳香郁积,故名香积寺。又因寺北山峰林立,峥嵘奇秀,故名"千峰寺"。隋代又名千峰寺。后汉乾祐三年改为白云寺。北魏重建寺院时,寺院地点定在白马石沟中的银洞山下。传说当时物料齐备,正要破土动工时,一阵狂风将砖石木料刮到现在寺址,风点穴位,故名"风穴寺"。又据《风穴寺志略》载:寺东龙山阳坡有大小风穴两个,山因名风穴山,寺因山名。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齐名,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刹”。

 

风穴寺在明代万历年间香火最为鼎盛,曾有僧众1000余人,房舍300多间,土地2000余亩。风穴寺虽是北方寺院,却不沿中轴线布局,而是依山就势而建,具有江南园林风光。周围景观星罗棋布,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称。更重要的是风穴寺保存了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现存唐至清历代建筑14O余间;唐开元二十六年所建的“七祖塔”为全国现存七座唐代高塔之一;宋代悬钟阁内悬挂一口宋宣和七年铁铸大钟,重9999斤,被誉为“中原第一钟”;中佛殿为金代建筑,为单檐歇山式,梁架结构科学严谨;涟漪亭是河南仅有的明代双层六角亭;西面山坡上的上、下塔林是中国第三大塔林。

 

寺内现存有明代汉白玉石佛和缅甸送的佛像及明代嘉靖年间石佛30余尊、木雕佛像7尊。寺内碑碣林立,或记事、或题咏,楷、草、隶、篆风格迥异,存有唐代的尼陀罗咒、宋代的经幢、元代的塔铭。

 

开放时间 

 

8:00-17:0

 

地址

 

河南省平顶山市所辖汝州市东北9公里的嵩山少室南麓

 

美食

古都洛阳,历史上商业繁荣,水陆交通方便,商贾云集。隋唐洛阳的工商行业200多个,商户数以万计。饮食业布满全城,花样繁多,肩挑手提的小吃小卖,比比皆是。

洛阳水席

历史悠久,古今驰名,千年以来久传不败,红白大事,宴请宾客,率先用之。所谓“水席”,有二层含义,一是以汤水见长,二是吃一道换一道,一道道上,象流水一般,故名“水席”。洛阳水席来自民间,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唐代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旨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又从宫廷传回民间,遂形成特有的风味。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称官场席。

洛阳水席由24件组成,简称“三八席”。先上8个冷盘下酒,冷盘为4荤4素,继上16个热菜。热菜用不同型号的青花海碗盛放,16菜中有4个压桌菜,其它12个菜每3个味道相近的为一组,每组各有一道大菜领头,叫“带子上朝”,吃一道上一道,如行云流水。

洛阳水席有三大特点:一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二是有汤有水,南北口味均可;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规定,搭配合理,选料认真,火候恰当。洛阳水席又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可据情而定,深受城乡人民的普遍欢迎,长盛不衰。

阎家羊肉汤

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了,其二代传人阎顺生对羊肉汤进行了创新,使调料配置适当,汤味更加鲜美,从此阎家羊肉汤闻名豫西城乡。阎家羊肉汤选用鲜羊肉,当天用肉当天宰羊;香料齐全,量大;用胡椒粉而不用辣椒,咸淡适口,汤味鲜美。

张家馄饨

又称“马蹄街馄饨”,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其创始人为张须。1920年,张家馄饨第二代传人张坤对配料和品种加以创新和改进,以白面鸡肉、鸡血、薄鸡蛋饼、虾仁、水粉丝、榨菜等为主料,以大油、胡椒、酱油、鸡汤、猪肉汤、陈醋等为辅料,冬天配韭黄、大葱,春天配嫩韭、香椿。从而使张家馄饨具有制作精细、味道鲜美、喷香适口、酸辣具全的特点,渐渐名声大振。

尚记牛肉汤
有甜咸两种,其特点是肉肥汤鲜,煮汤辅料全,用油炸过的辣椒和大蒜渗一起捣碎,味道尤鲜。洛阳人早晨爱吃牛肉泡馍,拿馍去泡,或将汤买回泡,吃牛肉泡馍的人甚多。今日,不管早中晚均有吃牛肉泡馍的。

潘金和烧鸡

在洛阳久享盛名,其创始人为潘根生。1941年其子潘金和开始营业,因其风味独特,经营灵活,故生意兴隆,远近驰名。如今经营潘金和烧鸡的,是金和之子栓柱。潘金和烧鸡制作精细,味道纯正,皮色黄中透红,肉质外焦里嫩,食后满口余香,产品远销省内外。

洛阳燕菜

是洛阳独具特色的风味菜。相传武则天居洛阳时,东关一块菜地里长出一个几十斤的大萝卜,菜农认为是神奇之物,献给女皇武则天,御厨师把它切成丝、拌粉清蒸,配以鲜味汤汁,女皇吃后因其味异常鲜美、大有燕窝风味而赞不绝口,赐名“燕菜”。后传入民间,日久天长,大家都叫做“洛阳燕菜”,流传至今。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阳参观时,著名厨师王长生、李大雄精心制作燕菜,招待二位总理,总理一连要了两道,食后同声称赞。因菜中雕有牡丹花,故周总理风趣地称为“牡丹燕菜”。从此,洛阳的“牡丹燕菜”誉满中外。

鲤鱼跃龙门

鲤鱼为黄河名鱼,其肉嫩味美,营养丰富,闻名中外,自古就有“洛鲤伊鲂,贵似牛羊”之说。鲤鱼跳龙门造型优美,寓意吉祥。只见烹制好的鲤鱼昂首盘中,栩栩如生,仿佛欲跃而起,加之有青山衬托,状如门阙,颇富山野情趣。食之味美无穷,深受国内外游客欢迎。

清蒸鲂鱼

鲂鱼产于伊水,故有“伊鲂”之说。清蒸鲂鱼以其制作简单,香淡味纯而闻名,汉唐时期常以此鱼招待贵宾。相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和“九老会”的诗人们在饮酒赋诗时,常食此鱼。

长寿鱼

长寿鱼是具有药用价值的一道菜,其特点是口味鲜,甜咸酸三味俱全,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一年春天外出游猎,过邙山,来到黄河之滨,故地重游,神气清爽。突然一条赤色鲤鱼跃出水面,在阳光下金光耀眼。刘秀大喜,遂命人捉回宫去,御厨别出新裁,与枸杞子同烧,名曰长寿鱼。刘秀食后顿觉精神倍加,疲倦消失,常食之,身体却健康起来。后传入民间,成为洛阳的一道名菜。

交通

市内交通

 

洛阳的市内交通相当便利,公交线路基本上覆盖了全市的大部分景点,乘坐公交车出行方便而实惠。洛阳的出租车有夏利、桑塔纳等,因为市区面积不大,景点比较分散,所以结伴出行的游客打车也比较划算。

 

城际交通

 

航空

 

洛阳民用机场位于市区西北13公里处,是国内净空条件最好的二级机场,可供大型客机全天候起降。现已辟有洛阳至北京广州大连福州乌鲁木齐西安重庆等城市的10余条航线,并开通了通往香港日本冈山的包机。

 

铁路

 

陇海、焦枝、洛宜三条铁路在此交汇,客货运输能力较强,南来北往的列车把洛阳和全国各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公路

 

310国道横贯东西,207国道连接南北,并可通过欧亚大陆桥连通欧洲,洛阳承东启西的地理优势日益得以充分发挥。洛阳市区通往郊县的338公里公路均达到或超过二级标准,近年来新建和改建了九都路、道北路、定鼎路立交桥、牡丹大桥等一批城市重要交通设施,市内快速交通干道网正在形成。

 

出租车 

 

起步价为10元,另加3元燃油附加费

 

购物

洛阳唐三彩

唐三彩是指唐代俑器和陶器上的釉色而言,三彩是通称,并不限于三种颜色,因唐时多以红、绿、黄为主,故称“唐三彩”,此外还有白、黑、兰、紫等颜色。唐代这种艺术珍品,大部在洛阳发掘出来,故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仿古青铜器

洛阳是中国青铜器制作最早的地区,在洛阳夏文化遗址中,不仅出土了制作精美的青铜器,还发现青铜作坊。青铜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洛阳仿古青铜器的制作成功,不仅再现了历史风貌,而且还可以做为室内装饰品,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洛阳工艺美术研究所和工艺美术厂自1973年以来,复制了数千件仿古青铜器,其中主要有马踏飞燕、犀牛、醉邪、方彝、车马俑、人物俑、奔马、各种酒器、刀、剑等,都生动地再现了远古风采。 

王麻子剪刀

洛阳市刀具厂生产的“王麻子剪刀”是洛阳铁工行业的传统名牌产品,创始人王治中、王明臣兄弟因脸上都有麻子,故称其产品为“王麻子剪刀”。王麻子剪刀肩宽膀粗,铺钢均匀,软硬都吃,不夹灰、不卷刃、不掉豁,样式美观。目前有60多个品种,机械化生产年产剪刀40多万把,供不应求,产品还多次被评为省优产品,深受用户好评。 

杨林探铲

解放前洛阳有四家生产探铲的,以杨林生产的质量为最好,故人们称“杨林探铲”。解放后,洛阳被定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洛阳又是古城,地下遗址、古墓甚多,杨林铁业社生产的探铲在钻探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铲呈半筒形,上装长木柄,手持下探,深逾20米,钻探锋利,带土量多,出土利,使用方便。就是这种探铲,在洛阳探出古墓千余座,后推广至全国,还远传到苏联、东欧亚洲各国。

孟津梨

孟津梨是洛阳历史名产,栽培历史千余年,其味甜汁多,细脆无渣,形圆色红。孟津梨自古为贡品,清代时已有夏梨、伏梨、平梨、雪梨、五香梨、秋落白、马蹄黄等7个品种,解放后经过培植、杂交等科学实验,目前已有30多个品种,每年都大量出口远销海外,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 

洛宁竹帘

洛宁竹帘始于明代,建国后大为发展,产品远销国内外,目前出口已增加到百万挂。全县从事竹帘生产的有数千人,多数技巧精湛,编织者根据竹节情况,巧作安排,制成各种优美图案。竹帘品种有门帘、窗帘、楼房走廓地垫帘等,花样有燕形、曲线形、直线形、满天星形等。其中燕帘利用竹子碧绿与竹节淡黄的自然色彩,构成一幅幅“壁群燕图”,清幽高雅,引人入胜,引起了国内外商人的极大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