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墓园

概况

黄花岗墓园位于市区北面的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面积16万平方米,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纪念公园。

 

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举行起义,结果失败,喻培伦等36人英勇牺牲,其中华侨29人。

 

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七十二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黄花即菊花,它的傲霜节操,千秋共赏,比喻节烈),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花岗墓园始建 于1912年,至1921年烈士墓和纪功坊先后落成。

 

孙中山书“浩气长存”四字镌于墓坊。入门是宽敞的墓道,长200 米。烈士墓构筑在岗陵之上,居于墓台当中。纪功坊峙立墓后,坊上的金字形叠石上端,自由神像高擎火炬,象征着烈士们为追求自由 解放而死的献身精神。墓道两旁苍松翠柏,秀色缤纷,烘托出满园黄花辉映碧血的庄严肃穆气氛。南墓道为碑林,镌刻有“自由魂”、“精神不死”等碑文,字字语重千钧。
特别是两条3 米多高的连州青石透雕龙柱,夹道相对,玲珑壮观。园内还建有黄花卉、八角亭、四方池、石桥等。

 

建国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陵园建设,筑起围墙,加强整治保护。1961年被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和1986年政府两次拨款维修,使浩气重光,1986年被评为“羊城新八景” 之一,名“黄花浩气”。

 

特色景点

 

浩气长存

 

竣工于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正门牌坊长31米、宽3米、高13米。门额上以花岗石镌刻着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贴金大字。从词义上说,浩气就是正气。

 

七十二烈士之墓

 

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同盟会发动广州起义失败,喻培伦、林文、林觉民、方声洞等100多人殉难,潘达微先生将收殓的72具遗骸营葬此地。

 

默池

 

建于1921年(民国十年)。默池正面正处在主墓道,是瞻仰、拜祭先烈必经之道。游客走上拱桥,由于斜坡的作用,便会不由自主地把头低下,就像低头默念,使人肃然起敬。

 

纪功坊

 

于1921年(民国十年)建成。 纪功坊由前后各72块青石叠成崇山形,象征72烈士。这些青石分别刻上当时国民党海外各地支部名称和个人的名字,作为纪念他们捐款建设墓园有功的“献石”。纪功坊上 的横额,是12个字的篆文:“缔结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由著名的革命党人 章炳麟书写。 献石堆顶上屹立着自由女神像,表达了要为建立自由平等国家而奋斗的革命思想。

 

龙柱

 

国民党安南党部于1926年3月(民国十五年献造)。用著名的连柱青石雕刻而成,高3米,柱身为倒卷的青龙,柱底为鲤鱼跃龙门。这对龙柱,体现了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腾飞而奋斗的磅礴气势。

 

四方池

 

建于1921年(即民国十年)。当时民国菲律宾埠中国国民党第一支部、第二支部同敬献。池壁上刻着七十二烈士庐塘基(意思是房舍,有池塘)。

 

孙中山手植树

 

它出自孙中山先生手泽,是黄花岗墓园繁多的树木中最有历史意义的封植。1912年陵园初建时,两粤广仁善堂恭请孙中山先生手植松树四棵,这是仅存的一棵。

 

潘达微墓

 

潘达微,广东番禺人,1906年参加同盟会,三·二九起义失败后,他冒死发动广仁善堂收集烈士遗骸及以房契作抵押,购得东郊红花岗,是以秋日黄花喻烈士不屈的品格。从这以后,黄花岗之名沿用至今。

 

碑廊

 

碑廊里是后人为纪念缅怀死难烈士所立的碑。

 

开放时间

06:00~18:30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79号